《氍qú 毹shū石刻话当年 ——梨园戏曲石刻撷英谈》——金石大讲堂专家系列讲座2018年第二期预告
来源: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8-02-03          浏览数:
   
    2018年第二期金石大讲堂我们请来了勾超老师,为大家讲一讲梨园戏曲石刻撷英。
    第二期讲座预告详细信息如下:
讲座专家:勾超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
讲座题目:《氍qú 毹shū石刻话当年 ——梨园戏曲石刻撷英谈》
讲座时间:2018年2月7日周三免票日下午14:00—16:00
讲座地点: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金石大讲堂 
专家简介:

    勾超,北京戏曲、曲艺史研究学者,曲艺文学编辑、作家。非遗项目评书(北京)传承人马岐先生的入室弟子。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书(北京)项目评审文稿撰稿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管理广播《茶余饭后话北京》系列节目——《追根溯源说曲艺》撰稿人。
    主要著作有《侯喜瑞大事年表》(《中国京剧》杂志2007年1期)、《李荣威:怀念恩师侯喜瑞先生》(《中国京剧》杂志2007年1期)、系列图书《茶余饭后话北京》(曲艺部分)(中国档案出版社)。
策划出版《侯喜瑞评传》(刘东升著)、《回忆恩师裘盛戎》(钳韵宏著)、《京西风物丛书》、《京西古村丛书》、《斋堂文化丛书》。2014年录制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会与门头沟文委联合制作“永定河文化”系列节目《京西范小人传说》。
讲座大纲:

    戏曲碑刻作为记录戏曲信息的物质载体,它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地点为记事而创制的。其所记录的信息为后人研究戏曲形态和戏曲人社会生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其不可再生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文物和文献价值双重属性。北京地区戏曲历史悠久、戏曲碑刻文献丰富。讲者多年来在北京进行了广泛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戏曲碑刻资料。通过对碑文资料的梳理解析,解读了北京清末至民国时期戏曲的生存状况、演出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信息,对了解、构建中国古代剧场史、戏曲史具有积极意义。
氍qú 毹shū:
    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古代产于西域。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古代演剧多在地毯上,因此又用氍毹又用来代指舞台。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