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舞的线条——馆藏石刻拓片期刊展之《草书要领》
来源: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6-07-07          浏览数:
    书法的体式有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等,草书书写快捷实用性强,是大家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石刻馆此次展出的《草书要领》刻石,系再翻刻本,刻石字迹气韵生动,一气呵成。

    《草书要领》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草字汇编,成书于唐代,为欧阳询等奉敕集篡。书中收集了二王等名家的优秀草字,分门别类荟集成篇,以广流传,是学习草书的重要教材和范本。刻石的最后两方,镌刻了出资捐助者姓名及捐助数额,共有17人,其中除达官贵人外,仍有为后人所熟知的金石学家,如爱新觉罗.盛昱、南皮张之万、长沙曾国荃、吴县潘祖荫等,可见此套石刻颇受当时文化界的关注。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行草》组舞享誉世界,台上的舞者如同一个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激情豪迈气象万千又神奇莫测。唐代大书法家张旭酷爱行草,整日推敲琢磨,久久不得法。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凌空飞舞,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一舞剑器动四方,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草书在中国书法中的审美内涵极其丰富,草书的字形千姿百态,极难辨认,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书论中有关草书的论著很多,除《草书要领》外,尚有许多研究草书的文物和资料,如汉末赵壹所著的《非草书》、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草书序》、唐张彦远所辑的《书法要录》、孙过庭的《书谱》、宋代姜夔《续书谱.草书》等。在浩瀚的草书论著中,不仅有对草书审美意念的阐述,而且还对草书笔法、结体、章法等技法进行了形象而细微的描述。其中《书谱》、《草字歌诀》,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研究首创的《标准草书》,是学习草书,辨认草书的重要资料。

    中国书法反对“墨猪”的笔法。所谓“墨猪”,是由于墨太浓,笔力太弱,笔画太肥,臃肿的样子,就像一头肥猪,这就是没有将线条的活力表现出来。中国书论中有一个比喻很形象,它说书法之妙,要像“狡兔暴骇,将奔未驰”——一只兔子突然被惊吓,正准备奔跑,但还没有奔跑,书法要把这一瞬间的妙处表现出来,因为这样的瞬间,将动未动,是最有张力的空间。

    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儒家美学追求温柔敦厚,要委婉含蓄,外柔而内刚。馆藏清代《草书要领》书法帖石拓片展览,作为石刻馆中轴线期刊展览的第三期展出,时值暑期及中秋佳节,石刻馆愿与广大书法爱好者在夏夜书斋前,共同感受古代书法刻石的艺术魅力。

 
 

分享到:
0